首页 > 资讯 > 已完结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魏忠贤叶轩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已完结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魏忠贤叶轩最新章节列表笔趣阁(已完结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已完结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昆吾 著
来源:cd 主角: 魏忠贤叶轩 时间:2024-03-25 00:56:26
《已完结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小说介绍
强推一本网文大神“昆吾”的新作《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这是一本军事历史的书。内容详情为:不将田地给弄出来,朝廷就算是免除一切苛捐杂税,都无济于事。崇祯这段时间看过户部的记载,北方夏麦秋粟亩产2石,南方稻麦两熟田亩产3石,这么算下来,平均亩产两石半,也就是380斤左右。而人均不足2亩田地,若是遇到水灾、旱灾、蝗灾等等的,能一日三顿粥都是奢侈,更别提朝廷重税和士绅官吏的层层盘剥了。解决粮食...
第26章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魏忠贤的故事,看点十足。《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这本连载中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魏忠贤叶轩,军事历史小说目前更新到了最新章节第1214章 疑点重重,战报回京,已经写了2543072字,喜欢看穿越、打脸、历史、 而且是穿越、打脸、历史、大佬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
一、作品介绍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小说是网络作者昆吾的倾心力作,主角是魏忠贤。主要讲述了:强推一本网文大神“昆吾”的新作《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这是一本军事历史的书。内容详情为:不将田地给弄出来,朝廷就算是免除一切苛捐杂税,都无济于事。崇祯这段时间看过户部的记载,北方夏麦秋粟亩产2石,南方稻麦两熟田亩产3石,这么算下来,平均亩产两石半,也就是380斤左右。而人均不足2亩田地,若是遇到水灾、旱灾、蝗灾等等的,能一日三顿粥都是奢侈,更别提朝廷重税和士绅官吏的层层盘剥了。解决粮食...
二、书友评价
又是全知全能的主角 像打游戏过剧情一样
感觉这是我看基本穿越小说最好的一本 历史符合轨迹 没有系统 无皇嫂毒点 布局配置合理 各种数据结构清晰 数据数字合理 军事地理理论到位 想来作者是花费了大功夫了 也能理解一天更两章了 有时候有错字 不过无伤大雅 建议是火速更新[捂脸][赞]
就这个,能活过一个月吗?你有什么实力,做这做那,都是动了文武百官和士族利益还能活
三、热门章节
第49章 腾骧四卫臣服
第50章 继续清洗,黎明前的曙光
第51章 魏忠贤的绝望
第52章 历史的轮回,魏忠贤死
第53章 白杆兵进京,秦良玉封侯
四、作品试读
身为臣子,为君分忧,皇帝病重无法处理,难道大臣们不能处理了吗?
砰!
一直面色平淡的崇祯将奏疏拍在龙案之上,暴怒道:“这群狗官,只知道结党营私,争权夺利,丝毫不顾忌百姓死活,这种事情都不上报,
陕西巡抚都是干什么吃的,三边总督、内阁又在做什么?”
怒骂了几句后,崇祯慢慢的平复了下来,陷入了沉思之中。
为什么会发生民变,因为吃不饱。
为什么吃不饱,因为苛捐杂税太重,这是表象。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百姓的耕田太少了、产出太少,耕田大部分集中在宗室皇族、士绅手中了。
不将田地给弄出来,朝廷就算是免除一切苛捐杂税,都无济于事。
崇祯这段时间看过户部的记载,北方夏麦秋粟亩产2石,南方稻麦两熟田亩产3石,这么算下来,平均亩产两石半,也就是380斤左右。
而人均不足2亩田地,若是遇到水灾、旱灾、蝗灾等等的,能一日三顿粥都是奢侈,更别提朝廷重税和士绅官吏的层层盘剥了。
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让百姓有更多的田地,产量不够,那就田地地数量来凑。
人均两亩不够,那就三亩、五亩,甚至十亩。
这话说着简单,但真要实施起来,困难无比。
大明两百余年,历经十五帝,也只有洪武和万历年间搞清楚了全国田地的数量,足可见清理田地数量这项工程的难度。
涉及到宗室皇族、士绅地主的利益,必须得掌控强有力的兵权,这样才能防住他们暴动。
分田目前做不到,但他可以引进产量高的作物,例如土豆和红薯。
后世史书记载的很清楚,土豆是万历年间进入大明,而红薯是1593年由陈振龙引入大明王朝的。
“土豆是谁推广的来着?”
崇祯皱着眉头努力的回忆着脑海中的资料,回忆了好一会儿,他没有想起来土豆是谁推广的。
“算了,让宋应星来做吧!”
崇祯放弃了回想,直接点名了。
他本来是想等掌握了兵权后,搞到钱和田地后再让二人来的,但没想到现在被逼着提前让二人来了。
“皇爷,奴婢记得京官中,没有叫宋应星的人!”
听王承恩低声回应,崇祯笑了笑,没有解释。
若是连王承恩都听说过这二人,那才叫是奇了怪了。
这二人在大明王朝可能不太响亮,可在后世那可是响当当的存在。
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而陈振龙则是中国引种红薯第一人,为缓解当时国人的温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让李若涟进来!”
片刻后,李若涟就进来了。
“李若涟,你安排两队人马,去江西奉新县找一个叫宋应星的人,此人应该是位举人,
另外去福州府长乐县找一个叫陈振龙的人,此人中过秀才,后来弃儒从商了。”
“去的时候,都客气一些,这二人用的好,能影响大明的国运,务必安全的护送到北京。”
崇祯重点的嘱咐了一下。
这让王承恩、方正化、李若涟三人心神如遭雷击,他们从未见皇帝如此郑重的嘱咐一件事情,连去忠州宣秦良玉都没有如此待遇。
李若涟迟疑了一下,道:“陛下,如此重要,臣想亲自去一趟,确保万无一失。”
小说《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