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主人公叫王茹正珩小说穿成奸臣原配,福妻带全家致富全文免费阅读《穿成奸臣原配,福妻带全家致富》最新章节目录

穿成奸臣原配,福妻带全家致富

《穿成奸臣原配,福妻带全家致富》

晏怀瑾

本文标签:

小说《穿成奸臣原配,福妻带全家致富》是作者“晏怀瑾”的精选作品之一,剧情围绕主人公王茹正珩的经历展开,完结内容主要讲述的是:【科举 美食 穿书(非原著) 预见危险 发家致富】无极品亲戚,一家人齐心协力发家致富奔小康。猝死后,苏皎月再次睁眼就在被卖身的路上。别人穿越不是王公贵戚就是膏腴子弟,而她眼见着就要落入风尘。县衙里谢书吏的儿子落水后昏迷不醒,谢家要为儿子寻位冲喜娘子,碰巧王氏做梦梦见一个月亮落到了儿子房里,神婆解梦说那是只白凤凰,能给谢家带来福运。苏皎月被领到了谢家,当听到谢正珩这个名字时,她猛然惊醒,原来她是穿进了一本科举文中,在男主科考阶段提到一位奸臣,奸臣的名字就叫谢正珩,书中对他的描写是:流毒善类,窃权罔利,忌刻阴险,最后结局是没收家产,削官还乡,病逝。全文对谢正珩家世也是一笔带过:寒门子弟,双亲亡故,原配早死。苏皎月虽是被卖到谢家当冲喜娘子的,但谢家人对她好,把她当亲生女儿对待。只是如今的好景即将不在,谢家遭遇一系列的变故后导致谢正珩的黑化,为他的奸臣之路作铺垫。苏皎月决定拿起锅铲,干回老本行。从夜市摆摊到扬州城小吃馆,再到京城大排档,生意做得火火红红,还不忘引导谢正珩走上正路。一家人齐心协力转危为安,在繁花似锦的江南水乡中走出一条市井小民的奋斗路。只是一路走来,谢正珩看她的...

来源:cd   主角: 王茹正珩   时间:2024-11-26 00:36:33

《穿成奸臣原配,福妻带全家致富》小说介绍

古代言情《穿成奸臣原配,福妻带全家致富》,是作者“晏怀瑾”独家出品的,主要人物有王茹正珩,故事节奏紧凑非常耐读,小说简介如下:王茹转身从卧房里拿出个小木盒子,将它放到苏皎月手上。她脸上有些不好意思,说:“之前正珩还没醒,所以没提前跟你谈谈,也不知道你娘有没有跟你讲过这些,现在你嫁到咱们家,就让我这个当娘的来跟你说说这些吧。”苏皎月看着那小盒子,隐隐知道她要说什么了。果不其然,王茹打开盒子,里头放了个小画册,封面写的是《风月...

第21章


可能是奸臣的形象先入为主了,导致苏皎月一看到他就往那本书上对奸臣描写上想——

流毒善类,忌刻阴险。

从昨晚跟今早的接触来看,虽然不能说他阴险流毒,但他确实十分警惕,城府很深。

王茹同他问好,直接问:“岳明,你近来可好?”

陈岳明笑着答道:“多谢王姨关心,小生好着呢,这不,马上要过年了,我也准备买些糖果回家。”

张阿婆碰了碰王茹的手臂,示意她抓紧机会问问。

王茹搓搓手,看了眼谢正珩,又看向陈岳明,说:“是这样,听闻岳明你是石头村的人,不知村里是否有一户姓苏的人家,家中有女儿叫皎月。”

苏皎月原本在吃瓜,听到自己的名字时瞬间来了精神。

谢正珩看了他娘一眼,又看向张阿婆,心中大致猜测到她要做什么了。

陈岳明仔细聆听着,见她说完,立马答:“王姨您搞错了,我是石通村的人,不过石头村离咱们村不远,回村时会路过,若是有什么忙帮得上,王姨您尽管提。”

王茹说明情况,陈岳明一口答应下来:“这算什么事,等我去打听清楚了写封信,年节上往来县城的车马多,到时我让人将信带到你们家来。”

王茹连连道谢,把刚刚买的龙须酥塞到他手里,以示感谢。

陈岳明走后,谢正珩背着手,沉默地看着他娘的侧脸,也不说话,脸上有些无奈之色。

苏皎月悄悄看他一眼,心里乐开了花。

他肯定没想到自己打脸来得这么快,估计这会儿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了吧。

王茹拉过苏皎月的手,说:“皎月,早上你肯定在厨房门口听到正珩说的那些话了吧,你可别往心里去,他就是昏迷时间太久,醒来脑子不好使,你就当他在说胡话。”

谢正珩:“……”

脑子不好使,说胡话。

他差点气极反笑,这两句话用来形容他,实在是有些好笑。

王茹又接着说:“陈岳明你总信得过吧,他也不认识皎月,只要他去打听打听,到时候给咱们说了苏家的情况,你的疑虑就尽可消了。”

谢正珩看向苏皎月,她上扬的唇角快要压不住,眉梢眼角全是笑意。

这么明朗生动又鲜活的表情出现在她的脸上,谢正珩恍惚了一瞬。

只是一瞬后,他又想起上一世苏皎月对他嘲弄嫌恶的嘴脸。

谢正珩敛下目光,若不是他经历过一世,可能就被眼前的苏皎月所骗了。

当天晚上,谢二郎在饭桌上给大家说了个消息。

“明日我要与师父去趟杭州,他帮杭州天润丝绸铺送一批绸缎到南京,这绸缎是真丝织锦缎,价值连城,这一路上有山路水路,听说最近山贼水鬼闹得厉害,天润丝绸铺的老板与我师父是旧相识,便出了高价聘请师父,想让他护送织锦缎上南京,我也跟着去,路上也好有个帮手。”

谢爷爷听后用筷子头沾水在桌上比划:“杭州到南京先走一段运河水路,到徐州下船,然后再走陆路,这拢共怕是有五百多里地。”

张阿婆皱眉道:“再过二十日便过年了,你这一来一回的,能在年前赶得回来吗?”

谢二郎喝了口酒,说:“爹说的对,是乘船到徐州,然后走官道去南京,不过这段时间官道来往车马多,我与师父定的便是走林道,那样快些,娘你不用担心,年前肯定能回来,这样一来一回最快十二天,最多也十五天就能回来。”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棠梨读物回复书号16240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