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张凡闵洪学《全文章节大明:暴君开局浮尸三千里》_(张凡闵洪学)热门小说
《全文章节大明:暴君开局浮尸三千里》
画凌烟 著
画凌烟的《全文章节大明:暴君开局浮尸三千里》小说内容丰富。在这里提供精彩章节节选:曹化淳在奏疏里建议朝廷禁止民间商人做这些新商贸。崇祯什么态度?做!鼓励商人做新商贸!虽然朝廷现在的商税法基本没有,但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应该鼓励。而曹化淳担心的是,民间这些商人把钱都赚走了,朝廷岂不是赚得少了?不如把民间的禁了,像盐铁那样,都由朝廷来做。这样钱都到朝廷口袋了。曹化淳这种想法有道理,但这样不是长久之计,开放才是真正的大道。崇祯现在本来就用钱如瀑布,还这样开放,是不是在作死?当然不是!香皂、香水、卫生纸,都是民用快消品。这些商品都有一个特色:薄利多销。意思是一个商品,本身赚的利润很少,例如一个香皂,一个赚10文钱,但是一天卖10万个,就是1000两(约65万元)的利润。可是,大明朝的民间商人能不能实现薄利多销呢?不能!为什么?因为薄利多销有一个基础条件。什么基础条件?产能强大!什么叫产能强大?意思就是你一天生产500支香皂,但是朕一天可以生产5万支香皂。你卖2两(2000文)银子一个,你一个成本是500文,利润1500文,500个卖出去,可以赚750000文,也就是750两。朕只卖50文钱一个,朕因为后端有完善的产业链,原材料的采集运输,和工厂的流水线都建立起来了。产品的材料成本也就20文了,但是朕一天可以卖出去5万,利润就是150万文,1500两。这叫什么?这就是产业链完善带来的规模化优势。什么叫做工业?工业就是可标准化可规模化的,可以直接复制的。所以,崇祯完全不担心,北京制造局的产业链只会越来越完善,往后的几年,大明朝更多的老百姓都用上香皂、香水,这种日用品随着规模化的生产,只会越来越便宜。这才是工业化。当然,这只是工业化的雏形,还远远不够。这件事没有这么快就消停。两天后,南京那边又过来了一封奏疏。什么奏疏?南京户部尚书郑三俊非常委婉地表达了希望朝廷不要再制造香皂和香水,那是在与民争利。不仅仅南京户部尚书郑三俊上奏了这份奏疏,钱龙锡也在自己的奏疏里提到了这件事。看完之后,崇祯基本上是不会回这种奏疏的,一律留中待发。什么叫与民争利?这分明就是某些人看到了这一块的巨大的利益,不想朝廷来抢肉吃。但你要真回了他们的奏疏,那在这件事上又扯不清了,甚至会有更多大臣可能会参与进来。毕竟这又牵扯到保守派和改制派之间的利益。为什么这么说?如果崇祯真的脑子一抽,把北京制造局给关掉,什么香皂、香水这些日用品全部交给民间商人来做。那在朝堂上,受到损害的是谁?是徐光启他们。一方受损,另一方必然获益。政治是零和游戏,不是共赢游戏。所以,仅仅从政治的格局出发,这件事都不可能发生。这一点可以看出,那些人不仅仅是不想让朝廷吃肉,而且还想借机削弱改制派。现在崇祯本身就面临着财务的压力,开支巨大。北京制造局是可以减弱这方面的压力的。无论从目前还是长远来看,国企都是必须存在的。这件事也只是钱龙锡和郑三俊提了一下。最近朝局的重心是在推荐空额官员,他们争论得面红耳赤,倒是没有多少官员将心思放在这上面。
来源:cd 主角: 张凡闵洪学 时间:2023-05-14 04:06:07
《全文章节大明:暴君开局浮尸三千里》小说介绍
很多朋友很喜欢《大明:暴君开局浮尸三千里》这部军事历史风格作品,它其实是"画凌烟"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大明:暴君开局浮尸三千里》内容概括:被弹劾的大臣们心里七上八下,偏偏崇祯一封一封仔仔细细看完,一个字都不落下崇祯将奏疏放下,扫视一眼下面,淡淡道:"诸位没有什么要说的么?"大臣们相互瞄了几眼,兵部主事彭敦利出列,跪在地上,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道:"陛下!朝堂有奸臣!""哦?"兵部武选清吏司陈清河出列,跪在地上,大声道:"陛下!杨所修妖言惑众!"兵部车驾司郎中李陵出列,跪在地上,大声道:"陛下!臣要弹劾杨所修,他诬陷大臣,败坏朝堂!"户......
第27章
曹化淳在奏疏里建议朝廷禁止民间商人做这些新商贸。
崇祯什么态度?
做!鼓励商人做新商贸!
虽然朝廷现在的商税法基本没有,但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应该鼓励。
而曹化淳担心的是,民间这些商人把钱都赚走了,朝廷岂不是赚得少了?不如把民间的禁了,像盐铁那样,都由朝廷来做。
这样钱都到朝廷口袋了。
曹化淳这种想法有道理,但这样不是长久之计,开放才是真正的大道。
崇祯现在本来就用钱如瀑布,还这样开放,是不是在作死?
当然不是!
香皂、香水、卫生纸,都是民用快消品。
这些商品都有一个特色:薄利多销。
意思是一个商品,本身赚的利润很少,例如一个香皂,一个赚10文钱,但是一天卖10万个,就是1000两(约65万元)的利润。
可是,大明朝的民间商人能不能实现薄利多销呢?
不能!
为什么?
因为薄利多销有一个基础条件。
什么基础条件?
产能强大!
什么叫产能强大?
意思就是你一天生产500支香皂,但是朕一天可以生产5万支香皂。
你卖2两(2000文)银子一个,你一个成本是500文,利润1500文,500个卖出去,可以赚750000文,也就是750两。
朕只卖50文钱一个,朕因为后端有完善的产业链,原材料的采集运输,和工厂的流水线都建立起来了。
产品的材料成本也就20文了,但是朕一天可以卖出去5万,利润就是150万文,1500两。
这叫什么?
这就是产业链完善带来的规模化优势。
什么叫做工业?
工业就是可标准化可规模化的,可以直接复制的。
所以,崇祯完全不担心,北京制造局的产业链只会越来越完善,往后的几年,大明朝更多的老百姓都用上香皂、香水,这种日用品随着规模化的生产,只会越来越便宜。
这才是工业化。
当然,这只是工业化的雏形,还远远不够。
这件事没有这么快就消停。
两天后,南京那边又过来了一封奏疏。
什么奏疏?
南京户部尚书郑三俊非常委婉地表达了希望朝廷不要再制造香皂和香水,那是在与民争利。
不仅仅南京户部尚书郑三俊上奏了这份奏疏,钱龙锡也在自己的奏疏里提到了这件事。
看完之后,崇祯基本上是不会回这种奏疏的,一律留中待发。
什么叫与民争利?
这分明就是某些人看到了这一块的巨大的利益,不想朝廷来抢肉吃。
但你要真回了他们的奏疏,那在这件事上又扯不清了,甚至会有更多大臣可能会参与进来。
毕竟这又牵扯到保守派和改制派之间的利益。
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崇祯真的脑子一抽,把北京制造局给关掉,什么香皂、香水这些日用品全部交给民间商人来做。
那在朝堂上,受到损害的是谁?
是徐光启他们。
一方受损,另一方必然获益。
政治是零和游戏,不是共赢游戏。
所以,仅仅从政治的格局出发,这件事都不可能发生。
这一点可以看出,那些人不仅仅是不想让朝廷吃肉,而且还想借机削弱改制派。
现在崇祯本身就面临着财务的压力,开支巨大。
北京制造局是可以减弱这方面的压力的。
无论从目前还是长远来看,国企都是必须存在的。
这件事也只是钱龙锡和郑三俊提了一下。
最近朝局的重心是在推荐空额官员,他们争论得面红耳赤,倒是没有多少官员将心思放在这上面。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