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小说> 现代言情> 大明中兴:弘治长歌结局+番外+完结

大明中兴:弘治长歌结局+番外+完结
石阿玲著《大明中兴:弘治长歌结局+番外+完结》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彩,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石阿玲”的创作能力,可以将梁芳司礼监等人描绘的如此鲜活,以下是《大明中兴:弘治长歌结局+番外+完结》内容介绍:他是史上最“抠门”的皇帝——龙袍补了又补,御膳房的菜单翻来覆去就那几样;也是最“离谱”的帝王——后宫只有一人,连太后都急得直跳脚:“祖宗的基业不要了?”可谁要敢说他软,看看那些被罢官的妖道,被砍头的贪官,还有他亲手修订的《问刑条例》——那个在冷宫里听着母亲咳血声长大的孩子,早把仁厚刻进骨血,把脊梁挺成了大明的柱石。 当他握着张皇后的手说“朕只要你”时,当他在暴雨里亲自监修黄河堤坝时,所有人终于懂了:为什么后世说“弘治中兴”,不是因为他打了多少胜仗,而是因为他让天下人,终于敢抬头,喊一声“圣主”。...
来源:rmsjzddi 主角: 梁芳司礼监 更新: 2025-09-18 07:29:19
【扫一扫】手机随心读
- 读书简介
小说推文提供石阿玲最新小说大明中兴:弘治长歌结局+番外+完结最新章节全文小说免费小说,大明中兴:弘治长歌结局+番外+完结是作者石阿玲所著的一本文笔情节俱佳的作品,值得书友小说品鉴。
第22章
风雪依旧,冷宫依旧。
但在那被厚重云层遮蔽的夜空一角,一颗原本黯淡的孤星,似乎穿透了云霭,悄然升起,绽放出微弱却坚定的光芒。
回到永寿宫温暖如春的偏殿,朱祐樘独自坐在榻上。
宫人们都已被周太后遣退,偌大的房间里只剩下他一人。
喧嚣与紧张过后,巨大的孤独感与不真实感向他袭来。
他下意识地摸向怀中,那里有母亲留给他的那个小包袱。
他拿出那卷熟悉的《尚书》,指腹轻轻摩挲着书页的毛边,仿佛这样就能感受到母亲的余温。
他无意识地翻动着书页,忽然,他的指尖触到一个小小的凸起。
他停下动作,小心翼翼地将那页翻开,一张被折叠得整整齐齐的小纸条,从书页间滑落。
不是那张御笔,而是另一张。
他展开纸条,上面是母亲娟秀而有力的字迹,只有短短一行:
若你为帝,当以仁治国。
没有叮嘱他要为自己复仇,没有要他诛杀万贵妃,甚至没有提让他接自己出冷宫。
只有这一句,一句沉甸甸的、关乎天下苍生的嘱托。
朱祐樘怔住了。
他原以为,支撑他走出冷宫、走向未来的,是“救出娘亲”这个目标。
但此刻,他才明白,母亲给予他的,是一个远比个人恩怨更宏大、也更艰难的使命。
他闭上双眼,将那张纸条紧紧攥在手心,冰冷的宫殿仿佛在这一刻有了温度。
他在心中默念,一字一句,郑重如宣誓:
“娘亲,我会做到。”
他将纸条贴身收好,仿佛揣着母亲的体温。
门外,晨曦微露,而等待他的,将是比冷宫的寒风更严苛的规矩,以及通往御座的第一级台阶。
永寿宫的香炉里,上等的檀香正无声燃烧,烟气袅袅,却驱不散空气中那份凝滞的庄重。
年仅六岁的朱祐樘身着一袭素色锦袍,立于殿中,身形单薄得仿佛随时会被这宫殿的巍峨与华贵吞没。
他的面前,是当朝翰林院侍讲,未来的帝师刘健。
刘健与几位同僚奉命前来,为这位刚出冷宫的皇子开蒙,教授皇家初仪。
他们本以为会见到一个畏缩、怯懦,甚至举止粗鄙的孩子。
毕竟,在那种腌臢之地挣扎求生六年,能保住性命已是万幸,谈何教养。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这些见惯风浪的朝臣暗自心惊。
朱祐樘站得笔直,双肩平稳,目光沉静地注视着刘健,没有一丝孩童常见的好动与不安。
当刘健开始讲解揖拜之礼时,他只是静静地听着,漆黑的眼眸里倒映着老师的身影,仿佛能将每一个字都刻进心里。
“殿下,此乃天子前行之稽首礼,额头触地,停留稍许,以示无上敬意。”刘健一边说,一边亲自示范。
朱祐樘并未立刻模仿,而是垂眸思索片刻,才缓缓俯身。
他的动作并不算全然标准,甚至有些生涩,但那份发自骨子里的认真与肃穆,却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压力。
他不是在学一个动作,而是在领会一种责任。
授课持续了一个时辰,从礼仪到经义,朱祐樘始终专注如一。
他很少提问,但每一次开口,都问在关键之处。
当刘健讲到《论语》中“君子不重则不威”时,他忽然抬起头,用清脆而平稳的童音问道:“刘先生,君子之重,在于行,还是在于心?”
《大明中兴:弘治长歌结局+番外+完结》资讯列表: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